回声报刊登了一篇题为“苏联的二次死亡”的分析文章,作者是东欧与近中东国际事务部记者伊夫·波尔蒂永。他开篇指出,普京将俄罗斯视为苏联地缘政治集团的接替者,和复兴人,然而在苏联解体的32年之后,俄罗斯已不再具有前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所在区域的主导性的软实力,也不再具有该区域的主导性军事力量。目前,各前加盟国正与俄罗斯愈发疏远,而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则加速了这个苏联继承者的第二次崩解。波尔蒂永随后在内文分析指出,虽然本次的帝国溃败并没有1991年那次来得那么突然,但的确是像1991年那样,溃败得坚定而扎实。他引述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相关区域专家塔蒂亚娜·卡斯图耶娃·让的观点称,这就好像是1991年的延续: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莫斯科和周边的前苏联共和国之间暂时存在着一种妥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中没有模棱两可的误解、甚至是怨恨。这种猜忌与怨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磨损、愈发粗糙。当普京决定入侵乌克兰的时,俄罗斯和前苏联成员国之间的这些虽然存在却不怎么防事的裂缝变成了鸿沟,俄军的入侵向这些国家的人民和领导人表明,弗拉基米尔·普京有多么不关心、不尊重受到条约保护的邻国的主权。更为直观的是,华约时代莫斯科的卫星国当中,已有14个加入了北约。波尔蒂永断言,无论战争最终的结果如何,莫斯科已经丢掉了乌克兰。乌克兰人民大概需要许多个世代才能原谅克里姆林宫犯下的罪,并已几乎完全切断了和这个曾是其第一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往来:如今的俄乌双边贸易额是2014年的十五分之一。更重要的是,乌克兰战争打破了世界第二军队(排除核武器)的神话,莫斯科一年内在乌克兰损失的人数是持续了10年的阿富汗战争的4倍。在俄罗斯帝国的西南侧翼,格鲁吉亚爆发了反对现政权的示威活动。抗议者们挥舞着欧盟蓝星旗帜,认为格鲁吉亚和欧洲同命运,更认为格鲁吉亚不必再留在克里姆林宫的轨道上。波尔蒂永引述一份民意调查,称85%的格鲁吉亚人支持加入欧盟和北约,大部分受访的格鲁吉亚人还对俄罗斯2008年夺取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地区感到怨愤。此外,去年 9 月,莫斯科对其盟友亚美尼亚的呼救置之不理,让阿塞拜疆在强大盟友土耳其的身后,仅“被谴责了几句了事”。种种这般,都加剧了俄罗斯在其势力范围内的名誉扫地。俄罗斯帝国西南侧翼上,摩尔多瓦也开始松动。2021年摩尔多瓦迎来了一位亲欧洲的高层,但为了不激怒莫斯科,摩尔多瓦当时称不考虑申请加入北约。即便如此,莫斯科还是对摩尔多瓦进行了一番敲打,警告它“不要重蹈基辅的覆辙”,同时将供应给摩尔多瓦的天然气减半,以示“训诫”。而今,基希讷乌正在考虑申请加入北约。波尔蒂永感慨称:“克里姆林宫的行为就像一个殴打妻子的丈夫,对妻子提出离婚感到惊讶不已”。俄罗斯传统的“中亚后院”则似乎在经历严峻的“苏伊士时刻”,失去在欧亚大陆仅存的霸权。克里姆林宫曾经是该地区的“教父”,但现在,它既没有钱,也没有影响力。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去年夏天与普京四目相对,公开表示不赞成入侵乌克兰;2021年夏天以来,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之间不间断爆发士兵冲突,往常只需要一皱眉就能摆平的莫斯科,这次却没有扮演调停人的角色。除了军事方面,如今的俄罗斯还面临着重大的地缘政治障碍:30年来人口数量停滞不前,经济缺乏多元化,出口极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以市场汇率计算,俄罗斯国民收入仅略高于西班牙,因此不再对中国或欧盟构成压力。在西方的制裁之下,俄罗斯石油几乎找不到除了中国和印度外的出路,而这两国则对俄罗斯石油进行大力压价。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相关区域专家塔蒂亚娜·卡斯图耶娃·让指出,俄罗斯手里仍然有几张王牌:一个是油气能源,一个就是武器出口。另外俄罗斯在电力、通讯、甚至食品甚至出租车服务方面对区域国家的影响力仍然稳固,这种依附关系仍然存在。“这就是为什么在联大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际,只有摩尔多瓦和格鲁吉亚这两个国家敢于投票支持…而且没有其中任何一国对莫斯科实施经济制裁”。在不与俄罗斯决裂的前提下,这些国家正温和缓慢地寻找其他替代关系。波尔蒂永最后总结认为,克里姆林宫20年来为反转历史而梦想的“2.0版苏联”注定要失败。俄罗斯将不得不学会在没有附庸国的情况下活下去,而这并不一定对其繁荣或安全有害,就像其他的前殖民大国所领悟到的一样。但被保护起来的克里姆林宫之主仍然对历史有着不同的解读,并坚信,苏联的终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费加罗报也在俄乌战争一栏新添了一则报道:莫斯科方面取消了今年5月1日劳动节的阅兵式,原因是“恐怖分子袭击的风险很大”,取而代之的则将是“庄严的会议”。五一劳动节庆祝活动在俄罗斯由来已久,主要由工会组织。4月2日圣彼得堡一名军事博主遇袭身亡以来,俄罗斯政府一直强调称恐怖主义的风险增加,同时指责乌克兰、西方和俄罗斯反对派企图策划袭击。刚过去的周三,莫斯科任命的克里米亚州州长谢尔盖·阿克肖诺夫也以“安全问题”为由,宣布取消今年5月1日和9日在克里米亚举行的所有庆祝活动。